10亿+海关交易数据,1.2亿企业数据,2亿+企业联系人数据,1000千万真实采购商。覆盖200+个国家及地区,95%外贸重点拓展市场,可根据行业、经营范围等多方位挖掘目标客户。
免费试用
在跨境这么激烈的形势下,一味地选品上新,这样运营店铺早已不是明智之举,在竞争对手混战的市场里,知己知彼百战不殆。那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去分析竞争对手呢?
下面深入分析几点:
1、品牌分析
在亚马逊上,有些产品+类目的组合是十分强势的,其中像纸尿裤、口红就是品牌效益非常强势的产品,这一类产品买家对品牌十分在意,卖家朋友们在进入某一行业之前,应该先了解这个行业是否有无法撼动的大品牌,是否被垄断市场了,了解后再决定是否进入这个行业。
2、别被亚马逊自营吓跑了
亚马逊自营产品也不是不能做,只是需要多花点心思。进入市场前,先调查市场看看自身产品是否有能力形成差异化,能否刺激卖家购买的欲望,如果我们的产品更具卖点、质量更好,价格比自营产品低,也是可以尝试的。大部分像这种产品和亚马逊自营产品同类目不是同一款产品。不要有违规操作就可以了
3、恶意竞争
竞品用价格战的时候,我们该如何应对?竞争对手是站外折扣还是站内折扣,满减活动、优惠券、折扣吗、折扣力度有多大、针对这些地方去制定策略,不要一味的对方打折了我也打折。
4、竞品的实时动态
新品上线后,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可以根据试产反馈上下波动,但不是降低价格,是利用折扣价。在销售量和利润之间,我们的侧重点依然是利润。竞品的价格波动是需要我们实时监控的,当自己的产品销量跌了,有可能是竞品降价了。
评论量也很重要,好评在短时间内上升会影响到产品的潜在顾客,和listing的排名。
(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和来自用户投稿,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站其观点和立场。本站不具备任何原创保护和所有权,也不对其真实性、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,特此声明!)
1. 文化差异:中国消费者需求和行为模式与其他地区不同。
2. 政策监管:中国政府对跨境电商有一定限制。
3. 物流配送:跨境物流成本较高,难与当地电商平台竞争。
4. 支付方式:中国消费者习惯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,跨境平台需要支持这两种支付方式。
5. 本地化运营:需要本地化网站、APP、内容、服务等来适应中国用户習慣。
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京东、天猫、拼多多、美团联合购等。具体来看:
- 京东:国内首屈一指的电商巨头,全品类覆盖。
- 天猫:阿里巴巴旗下,B2B和高端消费品较强。
- 拼多多:低龄用户群体大,侧重生鲜等日用品。
- 美团购:“团购”模式,强调限时优惠折扣。
1. 分析他们在品类、用户群体、地理覆盖、技术力量、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。
2. 划分他们在物流配送、用户体验、产品创新等环节的不足。
3. 注意观察竞争对手新颖的营销模式和运营方式。
4. 收集用户和第三方评价,了解公众对竞争对手的整体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