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亿+海关交易数据,1.2亿企业数据,2亿+企业联系人数据,1000千万真实采购商。覆盖200+个国家及地区,95%外贸重点拓展市场,可根据行业、经营范围等多方位挖掘目标客户。
免费试用亚马逊是一个相对公平、公正的平台,卖家们各凭所长赢得客户。不过,不排除一些卖家可能会做一些“小动作”,无论是有意还是无心,一旦累积起来,就会给账户带来风险,比如被警告、被限制、被暂停、被封账号。这里盘点一下这些要不得的“小动作”。
一、产品质量陷阱
卖家的产品存在功能缺陷、过期产品当新品卖或者是产品不正宗,存在疑似欺诈买家或亚马逊的行为,容易引起差评或索赔纠纷,会影响到订单缺陷率指标。一旦严重超标的话,账号容易被审核、受限制或被暂停。所以,卖家需要严格控制自家产品的质量。
二、服务态度差
对买家发来的站内短信、邮件咨询不处理。或者在日常运营中,卖家遇到比较挑剔的买家时,直接拒绝对方的要求并发生纠纷。这种过激行为容易导致买家留下差评或产生 A-to-Z 索赔。这同样会影响账号的订单缺陷率指标,容易导致账户被审核、受限制或被暂停。所以,卖家要尽可能减少与买家的分歧与冲突。
三、存在延迟发货或单号录入有误的行为
1.延迟发货
亚马逊规定,卖家需要在 2 个工作日之内给买家发货,最晚不超过 3 个工作日,超时未发货,就会被计人延迟发货订单。亚马逊指标迟发率需要小于 4%。如果超标的话,可能会收到亚马逊的警告邮件,情节严重者,很有可能会导致账号受限制。
2.单号录入有误
买家无法用卖家录人的订单追踪编码跟踪物流信息,或者有未收到货却显示包裹已被签收的情况。这可能是因为卖家粗心大意,录错了包裹的追踪编码,虽然这种行为亚马逊并没有用指标约束,但是也会令卖家账号存在风险。
四、存在物流运输瓶颈
针对卖家自配送的商品,亚马逊要求有效追踪率达 95%以上。根据亚马逊平台的规定,一般要求物品在下单后的 17~28 个工作日到达买家手中。如果超时,容易导致买家投诉或索赔,一旦投诉或索赔成立,则容易导致账号被审核或受限制。所以,建议卖家使用时效较快的商业快递、FBA 或其他海外仓配送模式,保证买家准时收货。
(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和来自用户投稿,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站其观点和立场。本站不具备任何原创保护和所有权,也不对其真实性、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,特此声明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