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船工艺有哪些?

2024-01-01 14:01:26
By 两家之主

1.水尺校验与船体纵向变形的测量

坞修中,对水尺校验与船体纵向变形的测量,通常采用船底望光法,如图所示:

具体方法是:在船底水平部分的首、尾两端各设一有横缝的遮板,两横缝距船底的距离相等(一般为150~200mm),在尾端(或首端)的遮板外侧与遮板横缝等高处设一扁光源,在船中以及相隔一定距离处选取若干测量站(为避免因局部变形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,应尽可能设在隔舱壁处),依次在各站竖起有同样横缝的遮板,然后在首端(或尾端)进行观测。图中当光线从尾端、各测量站和首端等各横缝相继透过时,则说明全部遮板的横缝位于同一水平线上,此时测量各测量站遮板横缝至船底板的距离,即可得到船底的望光记录(表9-2),从而达到掌握船体纵向变形的情况。

2.钢板厚度的测量

目前,普遍采用超声波测量仪测量钢板厚度。具体做法是:先将被测钢板用砂轮打到露出钢板本色,在其上涂一点水玻璃以改善探头与钢板的接触,将探头紧压在该处便可直接在仪器表盘上读出钢板的厚度,然后用白漆将测得厚度记在被测点旁边,并记录在外板展开图、甲板图或舱壁图上。

3.钢板的割换

对超过腐蚀极限或某些局部烂穿的钢板都需进行割换或挖补。新钢板应进行拉力、冷弯和冲击物理试验。

1)整张钢板的割换

先将要拆钢板与骨架之间的焊缝割开,并将四周留存钢板与骨架的焊缝也割开一段,长约 300mm左右,然后将新钢板按尺寸割好装上。用压马(角尺马)和铁楔将板的端接缝和边接缝压平,再用电焊点焊几处固定,最后按钢板与骨架的焊缝、端接缝和边接缝的次序全部烧妥电焊。图为压马与铁楔铮平钢板示意图。

当需同时拆换钢板与骨架时,则应先拆骨架,且拆换骨架的长度应超过板宽(或板长),新骨架与原骨架的连接缝应距钢板的边接缝(或端接缝)100mm以上。

2)挖补

若是方形(或长方形)挖补,则开口的四角必须呈圆弧形,以免应力集中而使钢板产生裂缝。焊接时,应先将横缝与竖缝的直线部分焊妥,再焊四角的圆弧部分。每焊一遍应用小锤敲打一遍,以清除内应力(同时也可清除焊渣),防止焊缝开裂。

4.裂缝的修理

首先应仔细检查裂缝(crack)部位,找出裂缝的起始与终止点,然后在该两点处钻直径8~ 12mm的止裂孔(stopper hole),并作好记录,最后再对裂缝进行补焊或挖补。

裂缝不能用覆补的方法修复,因为覆补加强作用小,且影响继续对裂缝的观察。

5.凹陷与弯曲的矫正

凹陷与弯曲原则上应进行割换修理。

l)钢板凹陷的矫正

钢板凹陷的矫正方法视具体情况分下列几种,即红火木锤敲打法、使用矫正卡板(俗称排)、红火与千斤顶配合法、红火锤打与油压机压平法。

当钢板较薄且凹陷面不大时,可在钢板凸出面逐次一点一点用氧乙炔火焰加热,加热点的大小视板厚和变形程度而度,一般为直径50~100mm的圆形范围。每加热一个点后即用木锤敲打加热点及四周,再用冷水浇在该点上,使其冷却收缩产生反变形而达到使钢板恢复平整的目的。

对较厚或凹陷面较大且较深的钢板,可用矫正卡板(俗称排)来进行,也可在钢板凸出面装置千斤顶,采用在凹陷面加热的同时用千斤顶顶出。但顶推的动作应缓慢且均匀,以防钢板产生裂缝。

当钢板凹陷面很大且连同骨架一起变形时,一般是将变形部分连同骨架一起割下,送船体车间用红火、锤打和用油压机压平矫正后再装复。

2)骨架弯曲变形的矫正

骨架弯曲变形后,一般用水火矫正,即用氧乙炔火焰局部加热,同时用水对其急剧冷却,使骨架产生反变形以抵消原有变形而得到矫正。


(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和来自用户投稿,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站其观点和立场。本站不具备任何原创保护和所有权,也不对其真实性、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,特此声明!)


常见问答(FQAS)


修船工艺主要包括哪些?

修船工艺主要包括:破坏检测与修复工艺、防腐工艺、涂装工艺等。其中,破坏检测与修复工艺主要采用除锈、焊接、打磨等方法修复船体破损或生锈部位;防腐工艺采用油漆或其它涂料保护船体不被腐蚀;涂装工艺主要采用喷涂或刷涂等方法将保护涂料涂於船体表面,使船体守色性能更好。

常见的防腐涂料有哪些?

常见的防腐涂料主要有:油漆、干胶、双组份热固性涂料等。其中,油漆是最常用的防腐涂料之一,如环氧油漆、两包漆等;干胶采用环氧树脂或丙烯酸树脂,防锈性能好;双组份热固性涂料采用聚氨酯或环氧树脂,耐候性能优良,防锈能力强。

常见的修船检测技术有哪些?

常见的修船检测技术主要包括:声学检测技术、磁粉检测技术、X光检测技术等。声学检测技术采用声波探测船体内部损伤;磁粉检测技术采用磁粉液侦测船体表面裂缝;X光检测技术能观察到船体内部金属材料的损伤程度。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检测船体隐蔽部位的损伤,为船体修复提供依据。